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,是我国进入“十四五”以来,国家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促进农村消费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。根据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,“十四五”时期,要建立完善县域统筹、以县城为中心、乡镇为重点、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。到2025年,在具备条件的地区,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、乡镇有商贸中心、村村通快递,年均新增农村网商(店)100万家,培育30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,经营农产品的公益性市场地市级覆盖率从40%提高到60%。
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,理解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。一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,是扩大县域农村内需,服务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的需要。县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,畅通县域商业流通,是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基础。截止到2021年底,我国共有2847个县级单位(县区市)。全国14亿人口中有一半在县域,其中生活在县城和乡村的人口大致为2亿人和5亿人。县域商业沟通城镇和乡村、联系生产和消费、包含上行和下行、融合线上和线下。在经济外向度高的地方,县域商业还关联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。根据国家商务部的数据,目前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在我国消费市场中的占比为38%。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、城镇化快速推进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,县域市场、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相当巨大。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,促进农村消费和农民收入“双提升”,对于加快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。二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,是畅通城乡循环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需要。从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和畅通城乡循环的实践来看,目前市场流通的短板制约更多表现在县域、在乡村。我们在前面的微课2312中,讨论了畅通城乡循环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。在微课2313和2314中,重点分析了农村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,并从商业流通方面就如何促进农村消费提出了建议。这里不再重复。显然,要畅通城乡循环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,就必须打通县域、农村市场流通的堵点,促进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流动。而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,就是加快补齐县乡村市场流通短板,打通阻碍城乡循环堵点,服务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的必要举措。三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,是助力乡村振兴、造福“三农”的需要。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“双提升”,是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为手段,进一步畅通县域农村流通渠道,优化城乡产销对接,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供需适配,是商务系统以商兴农、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和职责所在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,一方面,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,促进农产品及更多农村产品上行,保障农村经济要素供给、持续运行和扩大再生产,促进农村产业兴旺,提高农民收入;另一方面,有助于引导和推动城市企业和供应链下沉,带动新产品和新服务下乡,促进物流快递下乡,改善农村消费环境,缩小城乡消费差距,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、提升农村消费。
来源:汪向东-顶端号
免责声明:
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图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